close

為進一步保障病人用藥權益,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與食品藥物管理署聯手建立用藥品質防護機制,透過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新增「疑似藥品療效不等」通報欄位,提供醫師或藥師點選,未來醫事人員可以在熟悉的健保雲端藥歷查詢頁籤,針對病人反映使用同成分、同劑型、同劑量藥品有療效不等之情形進行點選通報,等於多了一個蒐集市售藥品品質的反映管道。

健保署李伯璋署長與食藥署長吳秀梅今(17)日共同召開記者會,說明兩署合作建置的藥品療效不等通報與追蹤平台,於即日起正式上線。

食藥署表示,該署自民國99年即已建置藥品療效不等通報系統(https://qms.fda.gov.tw),可供醫療人員及民眾進行通報,並於105年建置行動裝置通報系統,可利用電腦或手機進行通報;現在並與健保署合作,由健保署於「健保雲端藥歷查詢系統」建立通報管道,增加醫療人員的通報意願。

健保署長李伯璋與食藥署長吳秀梅今(17)日共同召開記者會,說明兩署合作建置的藥品療效不等通報與追蹤平台,於即日起正式上線,兩署將進一步攜手合作,在現有的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新增通報「疑似藥品療效不等」欄位,供醫師點選,即會進入通報視窗,包括病人自覺藥效改變究竟是增強抑或減弱,以及後續的處置情況如增加(降低)劑量或頻率、換回原藥、停止本藥改用其他藥品、合併其他藥品或繼續觀察等,再由健保署彙整通報案件供食藥署做後續調查,共同為民眾用藥品質把關。寶寶粥

對於寶寶副食品的順序,建議可從液體半流質(糊狀)半固體(泥狀) 條狀 固體(塊、碎狀)。 配合嬰兒消化系統的進展,從液狀的果汁、菜汁開始,進展到糊狀的穀類(如米糊),泥狀的果泥,再慢慢給予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肉泥),適應後,可慢慢給予固體食物(如碎麵條)。 非常不建議副食品加調味料,但可花心思讓副食品的顏色鮮豔一點。例如:白粥中加入紅蘿蔔跟波菜,不只營養均衡且能激起寶寶的食慾。食材添加順序:穀類  水果  蔬菜  豆類  肉類  蛋類。一般來說,四~六個月只能添加米類食品和蔬果類,麥粉則六~八個月左右再添加。寶寶七個月後可提供富含蛋白質的肉、蛋黃、豆類等。讓寶寶從肉汁(湯)開始嘗試肉的味道,可用雞骨加蔬菜一起熬成高湯,再用高湯來煮副食品。易過敏的蛋白質(如帶殼海鮮、貝類、蛋白)、 水果(如柑橘類、奇異果、草莓)、堅果(如花生)及巧克力則最好滿一歲以後再添加。嬰兒副食品特別注意穀類方面,建議先給寶寶吃過米精再試麥精,因為米粉比麥粉更不會引起過敏。

健保署指出,由於臨床上偶爾有病人會向醫師反映,在習慣服用某一醫師處方藥物後,自覺藥效改變,而向醫師反映前後藥品之療效有不相等之疑慮,因此健保署和食藥署合作建置的藥品療效不等通報平台,可望擴大蒐集第一線醫事人員對於藥品療效的相關資訊,對於提升國人用藥品質具有實質助益。

不過,鑑於藥品療效不等的比較基礎需要一致,食藥署強調,建議臨床醫師應針對病患使用同成分、同劑型、同劑量的藥品,在用藥前、後而發現疑似藥效改變,才有通報的價值,否則容易失準。

食藥署在接獲健保署提供的藥品療不等的通報案件後,會依循既有的作業程序,評估是否符合療效不等定義,若符合原則,且經臨床專家評估具療效疑慮後,就會啟動藥品品質調查。針對常被通報的成分藥品,也會列為市場監測的品項。

健保署表示,近年陸續擴充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的內涵及功能,是結合健保大數據資料再利用的概念,其中有關雲端藥歷查詢頁籤,可供醫事人員瞭解病人過去3個月內的用藥紀錄,並有重複用藥的警示視窗,如今又新增藥品療效不等的便捷通報管道,對於確保民眾用藥品質及權益,又多了一層保障。

寶寶副食品一般我會推薦寶寶在六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始吃副食品,但如果有食安疑慮的媽咪們可能會想自己製作,但是食譜不僅有點複雜,還要花很多時間去熬煮,所以現在市面上就有很多寶寶粥,種類繁多,大小品牌都有,那我們應該如何挑選,我們可以利用以下這些小技巧來選購一款安全又適合你家寶寶口味的寶寶粥。首先我們在選擇寶寶粥的時候要注意成分、包裝型態、調味、安全標準跟口感條件,根據不同的月齡和使用場所,選購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先看看寶寶粥的不同包裝方式,像我們平常帶寶寶外出如果要另外帶一個容易很不方便,還難找到地方清洗,所以外出我會選擇用塑膠瓶或罐頭裝的寶寶粥,食用起來會比較方便,有些罐裝寶寶粥裏面會附一次性的湯匙,媽咪們不用再費心準備餐具,不需要清洗使用過的湯匙,真的會方便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thaxkjw 的頭像
    stethaxkjw

    stethaxkjw的部落格

    stethaxkj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